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国学讲座——风水助人与弑力
南京国学会——子不语茶堂
南京国学会公益讲座------名字与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8日南京国学研究会谈茶
 
玉石珠宝
玉器在古代用途大揭秘(下)
  发表时间:2015-6-29  点击:2235


六、等级名位玉

早在玉文化的童年时期,占有大量精致玉器的,都是氏族显贵二玉器一开始就打上了权力、等级的印记.周代对用玉制度作了严格的规定,等级森严,成为统治者等级名位的重要标志.《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植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浦璧,这一记载虽未从出土玉器中得到验证,但以玉作六瑞,以等国.的思想及其.瑞玉.应是久已存在的史实,而非孺家杜撰,所谓.,是古时用玉做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用.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因爵位高低有别.故在君臣相见或诸侯间相访时,所执的玉器也各不相同,以示爵位级别的高低.

秦汉以后,礼仪等级玉,比较典型的是玉玺.据记载,秦始皇以和氏璧(一说蓝田玉)为皇玺,历代相传,故名传国玺,.而边班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时期女真、契丹族,莫不沿袭中原政权礼制,以玉作为等级的标志.清代历朝皇帝也以玉制国玺,乾隆时期厘定的25枚宝玺,其中绝大多数为玉制.太平天国洪秀全也用玉玺.

帝王、大臣的冠服带履、车舆鞍林等,均离不开玉饰.唐代规定,官衔五品上,佩金带;三品以上才能佩金玉带,亲王皆服玉带.宋代三品上官,服玉带,四品以上佩金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方可用玉带.


七、道德玉

古人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把它当作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致象征智慧,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真诚,它已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品.玉被斌予道德含义,并从理论上加以阐发,始于孔子.孔予说:“现之多,故贱截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缤密以栗,知也;廉而不,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礼记·玉藻》又云:.古之君子必佩玉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春秋萦露》说得更为明确:“公侯货用玉,玉润而不污,至清沽也,故君子比之于玉。玉有瑕秽,必见子外,故君子不隐所短二汉代儒生把玉概括为五德.北齐名言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道尽了贤达之士对信仰、对道德的执著追求.“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八、债赠玉

玉,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依恋的悄感;是高级馈赠礼品。早在史前时期,地处太湖平原的良清人与诱江三角洲的石峡人,就用玉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相互馈姗.在广东曲江石峡出土的玉珠上,铭记着良堵人对岭南先民的一片深情厚谊周代以后,徽玉之风大盛,贵族聘女,莫不用玉;王侯贵族相贺,也离不开玉.《韩诗外传》云:楚襄王想聘庄子做宰相,送他白璧百双.《列士传》记,秦召魏公子禾忌,无忌不肯前往,派朱亥送给秦王一双璧.战国时期和氏璧的馈蹭经过,反映了一代叱咤风云的战国名士、谋士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史记》载:‘诸侯王,正月朔旦奉皮荐璧玉,贺正月.,《汉书》载:‘王侯宗室,朝扭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汉书》又载,沛公刘邦在鸿门实请项羽,派使臣张良送玉璧给项羽.清代的玉如意也是懊蹭佳品.

不同的情况,送不同的玉器.《酉阳杂坦》古者平安用璧,兴事用圭.’《广韵》:‘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欢则绝:玉器还作为国守L屯相互馈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与友情.明陆探《古奇器录》载道:古龟兹国进奉一枕,其色如玛瑙,温润如玉,制作甚朴家,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唐玄宗因此命之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又载:东方朔得西域国玉枝,以进贡武帝,帝踢近臣年高,云病则枝汗,死者枝折.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玛雍兽形杯、玛瑙臼明显是西域输人品(6).乾隆时期西域疲都斯坦玉的大徽进奉,直接影响到中国玉器的传统风格,中国玉雕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的实例,更是举不举。


九、丧葬玉

自有了灵魂不灭的信仰,人们对埋葬死者就特别注重,千方百计做到两点,一是使死者灵魂得到安宁,二是使尸骨不朽,用玉丧葬,主要是为了保尸.用玉陪葬,源渊流长.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把生前不同时间收集来的玉器,死后放在墓内,在另一世界里继续享用,同时也具辟邪、敛尸的性质.江苏武进寺墩3号良清文化大墓,共随葬玉器l百余件,其中大件玉珠璧就达50余件.1976年发掘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前所未见的大批精关的玉器达750余件(g).《逸周书》曾记载,商封工用玉四千殉葬.科学地讲,以上这些都不是丧葬玉,而是生前用玉,死后才用于陪葬。.丧葬玉应指专为死者特制的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在蒙脸布上级些象征眼、耳、口、鼻的玉石,以代替五官,保持精气.在阴阳五行、玄学思潮的影响下,汉代成为丧葬玉的顶峰时期,盛行用玉衣效葬。当时规定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作硷服;请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服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9).贵族富民,大盘使用九窍玉.玉曦、玉蝉、玉豚、玉辟邪等,都是当时常用的丧莽玉.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在《抱朴子》窍,则了丧葬用玉的功用.“金玉在九不朽.’但无情的岁月证明,玉质不受时空的影响,真不朽也;而玉质所包裹或填塞的人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依旧是要归于物化的,唐朝以降,丧葬玉已是凤毛麟角.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隆出土的玉哀册,上面的哀文为死者举行遗莫,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刃10).玉哀册应为丧葬玉.


十、药用玉

中国人吃玉由来已久二《周礼·玉府》:‘王齐,则供食玉’.《战国策》云:‘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玉赚史上的低谷时期,传世玉琢极为罕见.原来当时风行吃玉,不倡服玉.在神仙思想和道家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食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据《抱朴子》记载,吃玉有好几种方法.()用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以葱浆消之为粕.()饵以为丸,()烧以为粉.吃玉的效应.‘服之令人身飞轻举,.‘其命不极’.‘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口二服之一年以上,人水不沾,人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玉类种,可以作矿物药材,但他并未强调服食玉可以成仙。

《魏书,李先传》记载,李先的后人李预食玉不但未能成仙,反而白白送了一条性命.从中医观点看,服食玉粉,没有多少科学道理,人的胃既不能消化它,亦不能吸收它,不过是随着粪便排泄罢了。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文化 国学 传统文化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玉器在古代用途大揭秘 (上)
下条新闻:文房四宝中你听说过药墨吗?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起名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山地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楼房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著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道家风水 | 阴阳风水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南京国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1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