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国学讲座——风水助人与弑力
南京国学会——子不语茶堂
南京国学会公益讲座------名字与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8日南京国学研究会谈茶
 
诗书画印
传统国学之楷书要学好 得看看这个!
  发表时间:2015-10-15  点击:2048

真书,便是正楷书。今人言小楷书,便是昔人所言小真书。真、正二字,异名同实,原是通用的。初学正楷书,宜从大字入手。若从小楷入手,将来写字,便恐不能大。昔人言小字可令展为方丈,这是说要写得宽绰,原因是一般学者的通病,为拘歛而不开展。其实大小字的用笔、气势、结构是不同的,我们看看市上所流行的黄庭经放大本,对比一下便可明白,小字是不能放大的。

初学根基,为何先务正楷?为何正楷不容易学?古人颇有论列。

张怀瓘云:“夫学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习真书,而罕能至,其最难也。”

张敬玄云:“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正体,难成矣。”

欧阳修云:“善为书者,以正楷为难,而正楷又以小字为难。”

蔡君谟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颜真卿《颜勤礼碑》

苏东坡云:“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又曰:“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又曰:“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能莊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

宋高宗云:“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创,俨立廊庙。草则腾姣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所以锺、王辈皆以此荣名,不可不务也。”又云:“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于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隶之余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曹勋云:“学书之法,先须楷法严正。”

黄希先云:“学书先务正楷,端正匀停,而后破体。”

张旭《郎官石柱记》

欲工行、草,先工正楷,自是不易之道。因为行、草用笔,源出于楷正。唐代以草书得名的张旭,他的正书《郎官石柱记》,精深拔俗,正是一个好例。学真书,本人主张由隋唐人入手,其理由已在第一讲谈过。但唐人学书,过于论法度,其弊易流于俗。而初学书,又不能不从规矩入。那末,于得失之处,学者不可不知。兹节録姜白石论书:“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録字书》是其证也。矧歐、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復魏、晋飘逸之气。”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锺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東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划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姜白石这些话,并不是高论,而是学真书的最高境界。眼高手低的清代包慎伯,他是舌灿莲花的书评家。所论有极精妙处,也颇有玄谈。他论十三行章法:“似祖携小孙行长巷中”甚为妙喻。元代赵松雪的书法,功力极深,不愧为一代名家,其影响直到明代末年。推崇他的人,说他突过唐、宋,直接晋人。但他的最大短处,是过于平顺而熟而俗,绝无俊逸之气。又如明代人的小楷,不能说它不精,可是没有逸韵。

赵孟頫 《三门记》

我国的书法,衰于赵、董,坏于馆阁。查考它的病原,总是囿于一个“法”字,所以,结果是忸怩局促,无地自容。右军云:“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划耳。”学者由规矩入手,必须留意体势和气息,此等议论,不可不加注意。学者的先务真书,我常将此比作作诗作文。有才气的,在先必务为恣肆,但恣肆的结果,总是犯规越矩。故又必须能入规矩法度。既经规矩和法度的陶铸,而后来的恣肆,学力已到,方是真才。同样,画家作没骨花卉,必须由双钩出身,然后落笔,胸有成竹,其轮廓部位超乎象外,得其神采,得其圜中。孙过庭云:“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学成规矩,老不如少,初学于正楷没有功夫,便是根基没有打好。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断蓍风水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文化 国学 传统文化 南京国学研究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传统国学之书法八诀三十六法
下条新闻:传统国学之这书法配得上《富春山居图》?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起名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山地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楼房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著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道家风水 | 阴阳风水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南京国学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1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