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借着古朴油灯的微光来延长照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日常生活的常态。对古人而言,时间的表述在白天与黑夜也各有不同,通常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在一些古老的城市(例如北京和西安),我们还能看到钟楼和鼓楼。晨起撞钟报时,夜晚击鼓报时,“晨钟暮鼓”说的就是这个。夜幕降临后,巡夜人员会敲击梆子来报时,“巡夜打更”便是古人的习俗,那么“三更半夜”与这有关吗?这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北宋时期,有三个人都考中进士做了官,这三人是胡旦、赵昌言、董俨。他们与掌管盐、铁、茶专卖和征税事宜的盐铁副使陈象舆以及梁灝关系要好,五个人便组成了一个小集团。他们形影不离,活动频繁,无论是白天黑夜都时常聚集在赵昌言的府中商讨政事,对抗政敌,常常谈到深夜还不散去,以至于整个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个小集团的存在。京城百姓就给他们起了外号,叫陈象舆为“陈三更”,叫董俨为“董半夜”,慢慢地“三更半夜”的说法就在京城流传开来。此后,他们因为诋毁时政被贬官,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会略带贬义。
“ 陈三更” 和“ 董半夜” 他们时常密谋到深夜,这两个时间到底对应我们现代所说的什么时间呢?“三更”与“半夜”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其中夜晚包含五个时辰,也叫五更。一更是在黄昏开始的戌时(约19—21点),当太阳西沉,日夜开始交替时,古人渐渐停止一天的劳作,迎接夜晚到来。二更亥时(约21—23点)夜幕降临,夜色变深,巡夜人开始“哐、哐”敲响大锣,告诉人们时间已经来到“二更”,大家可以洗洗睡了。三更是子时(约23—1点),又称半夜、中夜,这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夜色浓重,民间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在这个时候就会出来活动,大家平时熟悉的“明人不做暗事”“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俗谚俗语也来源于此。到了四更丑时(约1—3点),古人沉沉入睡,此时的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通常是盗贼偷窃的最佳时机,由于四更也叫“鸡鸣”,“鸡鸣狗盗”的成语就与古人夜晚计时密切相关了。到了五更寅时(约3—5点),日夜再一次交替,在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醒来。于是我们也就明白“半夜三更”说的是子时,“三更”实际就是“半夜”了吧。
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www.njgx.org
这就是古人夜晚计时的小知识,你了解了吗?实际上,古人在夜晚还有不少故事呢。如果说“半夜三更”背后的故事略带有贬义,那么同样发生在夜晚却令人钦佩的“暮夜无知”的故事,你就不可以不知道了。
东汉时,有一个人为人正直,博学多才,当地人都叫他“关西孔子”,这个人就是杨震。一次他要去东莱出任太守,其间要途经山东昌邑。山东昌邑的县令恰好是他曾经举荐过的秀才王密,王密得知杨震路过,在夜幕降临之后就身藏黄金1 0斤要送给杨震,以期待自己将来能够获得提拔。杨震看到之后很不高兴, 他说:“老朋友我深知你的为人,但为何你却对老朋友一无所知呢?”王密则说:“你收下吧,暮夜无知,深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杨震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完之后很是羞愧。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杨震为官清正廉洁,做人胸怀坦荡,他对于贿赂之事严辞拒绝,这的确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的真实写照啊!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南京国学研究会官方网站http://www.njgx.org/兰 |